[2021-01-13]
2020年不同寻常。新冠肺炎疫情将我们的工作带入另外一种节奏,让我们看到、感受到许多在常态工作中难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即将过去的2020年,吉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捷报频传,在全省实现了“三个率先”:率先恢复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建设工程交易项目、率先实现“不见面开标”、率先开启“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交易模式。这些成果大大降低了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为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添上精彩的一笔。
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市委主要领导所做的《坚定信心 逆势勇进 以日新月异的风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提及:“四最”营商环境和“五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开标”。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及: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开标”。市委、市政府编印的《日新月异新吉安——改革发展实践100例》一书提及:五年来,吉安各地、各条战线承前启后,谱写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吉安改革发展新篇章。全省第一个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开标”。
这一年,夯实内力,以党建铸就中心魂。党建领域以“三化”建设为抓手,抓政治、抓规范、抓融合,“三链”并进,有力促进各项工作蓬勃发展。锻造“民生链”,助力建设“宜居宜业”乐享新生活。完成吉州区、青原、庐陵新区36个老旧小区和跃进路、螺湖湾、环湖湾3个菜市场改造项目进场交易工作,2万余户居民的生活品质由此将得到大幅提升,切实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营造“服务链”,打造“四最环境”提升新效能。在推动企业快速复工复产中,明确4个阶段29个流程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推行“一线工作法”“保姆服务法”“店小二服务法”,开通“指尖服务”,开展全程服务,推出帮办代办、特事特办、容缺先办、“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等举措,全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打造“同心链”,主攻“奋勇争先”培育新功能。党支部带领大家思想同频、认识同心、行动同向、工作同步、配合同力,全省争一流、全市做表率,党旗在项目一线高高飘扬,党徽在工作一线熠熠闪光,实现了招标单位满意、投标企业满意、代理机构满意、监管部门满意“四个满意”。市直单位基层党建“三化”建设现场观摩会9月17日在市中心召开,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年,保持定力,在全省率先恢复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建设工程交易项目。在今年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一张张面孔刚毅果敢,一串串脚步坚定有力。市中心全体同仁助战“疫”、保复工,用勇气与担当,将萤萤之光汇聚成火炬,共同照亮通往胜利的抗疫之路。3月3日全省新冠肺炎防疫期间首个工程项目,吉安市河东片区滨江内湖综合治理工程监理招标圆满完成。全年完成1137个进场交易项目,交易额达217.02亿元,增收节支21.16亿元。
这一年,激发动力,在全省率先实现“不见面开标”。2020年吉安市中心全年完成34个“不见面开标”项目的背后,为16355家次投标企业减负2000多万元的背后,提升了投标企业的“能见度”。11月26日出刊的2020年第40期《江西改革工作简讯》的《吉安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不见面开标”》直言:吉安“不见面开标”系统上线运行,不仅标志着我省“不见面开标”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也标志着我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在落实“五型”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年完成35个项目,为18633家次投标企业减负2500余万元,让市场主体活力奔涌。
这一年,增强活力,在全省率先开启“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交易模式。12月16日全省首个项目吉州区长塘镇西逸亭刘家建筑余土余料填埋场工程圆满完成,呈现“加减乘除”效应。做“加法”优队伍。吸引省内优质企业参加投标。这次675家投标企业中不少为优质企业。做“减法”控成本。降低了评标成本费用。做“乘法”促发展。实现了“阳光交易、智慧服务”,改善了营商环境。做“除法”显公正。加快推进了专家的跨地域共享,杜绝了现场干扰因素,遏制了评标中的“熟面孔”被“围猎”等问题。
2020年因收获而丰盈。我们都是追梦人。每个人都了不起。这一年,我们见证,见证中国这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这一年,我们亲历,亲历这段攻坚克难、深化“放管服”改革、携手党建工作的征程。这一年,我们昂首挺胸致敬,是为了将年度记忆化为不竭动力,踏实前行。